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视>

七八十年代手摇电视机(五六十年代的老式电视机)

七八十年代手摇电视机(五六十年代的老式电视机)

更新时间:2022-03-07 14:11:23

八十年代初期,全国在开展“五讲四美”活动中规定每年三月为文明礼貌月,这也是为了弘扬雷锋精神所举办的长久活动。山西永济三线铁路工厂的职工们特别是青年们积极响应号召,利用假日在厂门口广场上开展各种利民活动,极大地方便了大家的生活。雷锋事迹在当时群众中家喻户晓,笔者记得1964年曾在学校包场看了《雷锋》电影,当看到他雨中浑身湿透送大娘回家,看到他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袜子为灾区捐款时,我和同学们曾热泪盈眶。

从此雷锋成为我们同学们崇拜的人,大家都抢着做好事:学校的桌椅板凳坏了很快就有人悄悄给修好;围墙上有窟窿,班上的“泥瓦匠”也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笔者当兵时拆洗被褥战友们来帮忙,星期天大家都抢着去帮厨。这些可能都是小事,但温暖了多少人的心。我回到工厂后充分利用自己的摄影之便,也曾利用节假日为群众仅收成本费照相,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图中这些工友们利用节假日用废布做拖把,仅象征性收一点成本也方便了大家。

七、八十年代电视应该在奢侈品之列:笔者1972年在长沙铁道学院机械工厂培训时才见到了电视,并在9英寸的荧屏上看了场电影《奇袭》;1976年在我们工厂的小电视上看到了周总理逝世后的实况,目睹了朱委员长向周总理敬礼的感人瞬间;八十年代初我和一同事每天晚上在这张图片的后面为群众放电视,后来电视柜成了我放图片资料的柜子。工厂的师傅们什么人才都有,图为1983年他们义务为群众修理电视,给大家可是省了钱。

如果说什么服务项目最受大家欢迎?那可能就是青年们组织的亲子教育活动,他们准备了智力测验、色彩识别、珠算等工具启发教育孩子。工厂虽处在大山底下,但家长们大都看得很远,对孩子们的教育可是不能含糊,花钱出力在所不惜,所以工厂子弟们学习的氛围很是浓厚。记得当时每年中考时有许多子弟都能考上当地的名校, 高考中不少考生拿到高分,有的上了清华北大。当这些学子学有所成时,你们还记着这些给你们启蒙的志愿者吗?

图中这些青年在做什么:瓦片?不是;陶器?不是;玩具?更不是,现在的年轻人打死也想不到这是什么东东。不卖关子了,告诉你这是蜂窝煤炉子的芯子,七、八十年代的职工们做饭都靠它来完成。笔者1975年曾和师傅一起到临汾学习蜂窝煤机器的修理,并在有名的五一饺子馆美美地吃了一顿。群众们烧蜂窝煤这芯子自然是刚需品,工厂距离县城有7里地,即使到县城还不一定能买到,所以铸造车间的青年们利用业余时间为大家做了出来。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该厂有的志愿者从年轻时就义务为大家理发,直到现在还在为大家服务,这就非常难能可贵值得大家敬仰了。笔者当兵时,有位理发的战友技术欠佳但热情很高,当时军营都是男子我们不太在意质量, 一次他给首长理了个锅盖头我都觉得看不过去,没想到首长把帽子一扣连说没事。其实只要真诚地帮助别人,谁还会挑剔呢?工厂志愿者的技术可大都精湛,这不连女士们都来剪发了。

这种可以折叠的小凳子是铆焊车间用边角余料为大家制作的。大家可能说这么袖珍的凳子没有实用价值,其实不然,它可以放在挎包里,成为坐火车的神器。八十年代火车上非常拥挤,笔者去上海曾从陕西孟塬站上车整整站了一夜直到蚌埠才找到座位,当时即使拿着这样的小凳子也没用,根本没有蹲下来的机会。如果不是特别挤的时候,这种小凳子才可以发威。这种仅收工本费的凳子在厂内一上市很快就一抢而空,当时我们铁路工人坐火车机会多。

当时物质匮乏,一把锁不知道要用多少年,丢了钥匙一般要想法配一把,青年们根据群众的需要特地增加了这个服务项目。配钥匙对于一个训练有素的钳工不是太难的事,记得我学了几个月钳工后就可以用什锦锉锉钥匙了。当我为母亲配了把钥匙后,母亲兴奋地说:“我娃学成小炉匠了,以后饿不死。”配钥匙后来有了手摇的机器,现在变成了电动的立等可取,这种落后的手工操作现在很少看到了,但它可以锻炼钳工技术,是能工巧匠的基础吧?

志愿者们还组织孩子们进行一些娱乐活动,如套圈、钓鱼、飞镖、摸鼻子、击鼓传花等等。三线工厂子弟地处一个相对封闭的小天地里,平时除了到山底下逛一逛,也没有多少好的娱乐方式。当时没有电子游戏等玩的东西,所以这些看似简单的游戏给孩子们带来的欢乐不少。这种游戏不伤眼睛,而且可以活动身体,大家看看这里面的孩子有近视眼吗?现在的孩子业余时间看电子产品太多,近视眼、身体过胖者增多,这是不是值得我们反思!

斗转星移,近四十年过去了,厂前区的广场早已大变样了,后面的许多建筑已拆除重建篮球场和办公楼;当年的志愿者们现在大已退休,新的志愿者又成长起来了,他们服务的项目也与时俱进有了维修电脑等新项目。现在该厂的许多单位已搬出永济进军西安,职工、家属更是遍布全国甚至海外,这些当年的志愿者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肯定难忘在永济中条山下的峥嵘岁月,都怀念那青春似火的年华。图为八十年代初文明礼貌月利民活动的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