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空调>

空调连续开十天十夜会坏吗(空调连续开一个月会坏吗)

空调连续开十天十夜会坏吗(空调连续开一个月会坏吗)

更新时间:2022-02-16 12:26:17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208坊工作室

不逼你一把,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10天10夜,原本500亩的空地上,“长”出了一座专业性的医院。一期500张床位的应急隔离病房,一应俱全。生活区、办公区井井有条。

今天,西安市公共卫生中心(应急院区)正式建成交接!

公共卫生中心负责人虎威带领医护人员宣誓。

也许,本该SARS之后就建立起来的一座城市公共卫生中心,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建成了。

不算早,但也不晚——平战结合、长远规划。正如西安市委书记王浩所说,“公共卫生中心是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必备的民生工程,对提高我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意义重大,没有疫情我们也要建设,有了疫情更要加快建设。”

一些网友也发信问208坊,10天应急而起如此大规模的项目,是怎么起来的?是否有质量问题?作为一个专业性的传染病医院,防污防疫措施做得怎么样?以后会怎么发展?

带着这些问题,坊叔一行人做了一次实地探访。

10天10夜:一座应急院区的不完全修炼手册

2月16日,西安市公共卫生中心项目应急院区已全部建成,今天正式移交,用于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

项目选址位于西安市高陵区310国道与210国道交汇处,规划用地面积500亩。项目所处区域为城市的中远郊区,距主城区直线距离约28公里,距周边现有村落300米以上。目前建成的西安市公共卫生中心应急院区,将提供约500张床位,建筑面积27542平方米。下一步,将高标准设计规划疾控中心和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10天建成,15天移交。项目建设每天24小时不间断,按小时倒排工期,在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战役中跑出了西安速度。

昨天,坊叔进入项目工地时,起初还疑虑工地人多,防疫措施是否妥善。一下车,便在大门外被检测体温,在大门里面还有专门工作人员用酒精喷壶对每个人进行手部消毒,无一例外。

须知,这里平均每天进出工地有6240人次,近万名工作人员聚集——防疫、管理、后勤、建设材料、物资,甚至连前期的募工都是难题!历史最短时间,历史最特殊时间,防疫的重任和建设的重担,对项目来说都是双重的考验。

首先碰到的,便是防疫要求的疏散度和用工要求的密集度,这对矛盾如何解决?

对此,西安市公共卫生中心项目副经理崔术宁介绍说,“我们采用了一个三班倒的方式,工人可以休息,但是保证现场不停,因为我们只有十天十夜的时间。防疫的压力非常大的,这注定了我们的工人不可能去社会招募,我们的工人大多数是我们系统内部的,因为这个工程本身也是我们中建丝路(中建西北区域总部)牵头城建的,我们就把系统内部的优势资源整合了。目前在现场施工的工人,基本上全是过年期间留守在西安的,这样就相对安全。”

据介绍,每天工人和现场工作人员的流动量每个班有8000人左右,三个班就是24000人,这2万余人如何做好防护,又催生了第二个难题。

“我们有100多号人的专职防疫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采用网格化管理。主要是在每个餐点单位防疫点设置专人,还成立了40多人的巡逻队,巡检当中,会随机对工人进行检测体温。其次我们会在巡检中带一部分口罩,入场时工人虽然已经戴着,但是可能因为一些工种的原因,有一些不合格的现象我们会及时纠正替换,保证防止飞沫传染。”项目防疫防控组副组长朱坤介绍说。

高密度的施工工作和高密度的防疫工作,双管之下,从开工建设到今天正式交付,未发生一例确诊或疑似疫情。

1千万人在线监工:对"平地起高楼"的鼓劲和担忧

项目副经理崔术宁慨叹说,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从未有过这样的记录:10天,平地起高楼,疫情肆虐之下,各方吃紧,一座专业性的医院竟然起来了!

岂止崔术宁一人!项目开工后,208坊联合人民视频开通在线“云监工”,实时24小时直播项目建设实况,每天有1000多万的网友不间断在线观看。这种高度关注的背后,不仅有对项目建设和防疫战役的加油鼓劲,还有稍稍的心存疑虑:欲速则不达!这么短时间,史无前例,质量能否保证?作为一个专业的传染病医院,防疫性能如何?

就网友疑虑,208坊采访了项目副经理崔术宁,以下是实录:

记者:当时的选址是怎么考虑的?

崔术宁:因为是一个应急医院,传染病医院。选址主要考虑的是要达到一个有效的防护距离。

记者:(短时间)建设的规模如此大的医院,大概是西安市中心医院这个三甲级医院的3倍多规模,但他们是逐步建立完善了差不多50年。要在十天十夜内建成一座达到要求的医院,需要那些团队支撑?

崔术宁:我们也总结了几条成功的经验:第一是我们集团就有过类似的经验、如武汉的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包括北京小汤山医院,我们在正式开工之前,就跟相关方借鉴了他们的经验,他们的不足之处在哪,保证他的教训在我们这里不出现。

第二是我们根据市场物资的情况进行了调研,专门组织了一支团队跟设计进行了有效沟通。这也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记者:您刚才说我们规避了一些以往的教训,那公共卫生中心的建设和之前的雷神山、火神山有什么不一样的成功经验?

崔术宁:比如说我们的屋面防水,我们的箱式板房建造的速度快,而且本身就有先天缺陷的,因为是像搭积木一样拼凑起来的,所以会有很多缝隙,使用之后,必然会出现漏水情况,所以我们和设计(方)沟通之后又增加了屋面,四坡屋面,对污水起到了引流的效果,这样漏水就不容易发生了。

第二因为我们本身是应急医院,所以对密闭性有严格的要求,但是在箱式房的基础上我们又要做水电暖,消防,会在墙体开很多洞,这对我们医院负压要求的密闭空间正好是相反的,所以我们就对这些预留洞口的处理上,每一处都非常仔细。

记者:据西安市有关部门介绍,这座医院建成之后,不仅作为应急、还会有中长期的规划,接下来我们还会开展那些工作,以达到长期使用的标准呢?

崔术宁:目前来说,这座医院的建设是一个平战结合的思路。就是平时这座医院是西安乃至陕西省的一个公共卫生中心,到应急的时候就会成为一个应急医院。目前我们医院的一些医疗设备正在陆续进场,然后我们还会配合他们进行调试安装。

记者:请问这种箱式板房的材质和我们平常的钢筋混凝土有什么区别、利弊?

崔术宁:优点很明显,就是能保证快速建造。如果我们是从建一个宿舍楼来说,他不仅是快速建造,而且只用解决照明、空调的问题就够了。我们所有的线路都是提前预埋好的,相当于我们把基础建好箱体一接,接电后就已经完工了。但是如果是建一个医院的话,因为医院的系统非常多,水电暖、消防等都要配备,所以要进行后改造。又因为是一个传染病医院,要进行负压,所以他的气密性本身会没有钢筋混凝土的好,需要进行后改造。

记者:针对这种缺陷的话,后期我们需要怎样具体进行完善?

崔术宁:我们是对洞口和箱体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琢磨密封的事然后把它处理好。

同时,项目技术质量设计保障组副组长王登宇也表示,就网友关心的防污措施,他们也已在前期设计就充分考虑到了,“针对它是一个传染病专科医院的话,一些传染病方面的要求我们必须达到,如我们设计中考虑的三区两通道,相当于有一个洁净区,半洁净区和污染区,两通道是指医护通道和病人通道,这样就能保证医护人员和病人的安全健康。”

此外,就传染病医院的选址和防污问题,王登宇也作了介绍,“是要充分考虑与周边建筑的退让安全距离。出于对区域污染的考量,我们厂区内部的雨污水是分流收集,还会分流处理,处理达标经过检测满足相关要求后,才会排放。病房区病人呼吸的气体在病房区也有高效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才会排放。”

2月17日,西安市公共卫生中心(应急院区)建成交接仪式举行,据西安市公共卫生中心临时党委书记、院长,市中心医院院长虎威介绍:目前,西安市公共卫生中心的各类检验设备及影像设备已经安装完毕。包括最先进的飞利浦64排螺旋CT在内的两台CT及各类检验设备和试剂也全部安装调试到位。此次入驻西安市公共卫生中心的666名工作人员是按照西安市卫健委统一安排,以西安市中心医院为基础,从西安市卫健委直属的十五家单位抽调的精兵强将,其中包括475名临床医护人员、191名医技、行政后勤人员。所抽调的医护人员中50余人具备高级专业职称,并且拥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对疑难危重症患者的诊断治疗具有较高的水平。

公共卫生:被疫情重塑的城市竞争力

连续几日,西安市新增确诊病例为0,不管是不是疫情的拐点,有关专家强调,仍然需要严加防控,这场战“疫”还远远没有结束。

日前,陕西也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感染性疾病学科建设暨加强新冠肺炎诊疗能力的通知》,要求确保每个地市至少要有1家达标的市级传染病专科医院。

公共卫生,似乎被前所未有提到了最高关切,不管是市民还是官方。而一座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也似乎在公共防疫系统这里设置了一个重要的“必添加项”。

实际上,从某种意义来讲,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不断与病毒斗争的历史,安东尼瘟疫、黑死病、霍乱、sars、mers等等。

这次新冠肺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武汉可以说是遭遇了“重创”。但细究医疗水平,无论从医院的数量和实力而言,武汉并不比西安弱,甚至某些领域还要强。

反思历史,或对照当下,在公共卫生问题上,必然是体系建设动手越早越好,越完善越好。

那么,投资15-20亿人民币,占地足足500亩!这个手笔有多大?不妨给个参照值:西安市中心医院,三甲级医院,占地约150亩;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占地215.76亩;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占地307.6亩......

公开信息称:该项目作为城市功能的重要元素,保障民生的重要工程,构建可以持续发展、覆盖全市、辐射全省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按照国家中心城市要求,体现国家标准、一流水平进行设计建设,全力保障千万级人口大城市的现代公共卫生服务,推动健康西安建设。

的确,正当时,就此时。

健康,是人类共同的祈愿,医疗资源的家底,在关键时刻是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众所周知,2017年末西安全市户籍总人口905.68万,其中西咸新区咸阳片区60.59万人,西安原口径户籍人口845.09万人,合计比上年净增加20.15万人;2019年,西安人口破千万!井喷式的人潮拥挤,让西安跻身大都市的繁华熙攘。但旺盛的需求,不仅仅指向了楼盘、商铺和街区,更指向了学校、交通和医疗。

而放眼全国人口破千万的城市,所配备的公共医疗资源,西安并非“顶配”。有媒体调查指出:北上广自不必说,以西安临近的城市来类比,早在2012年,占地80亩的成都公共卫生中心就建成投用;新中心分为传染病区和普通综合门诊区域,有负压系统、双层传递仓等,与成都市传染病院实现新老分工;去年11月其扩建的二期也建成开诊;今年1月27日开始为应对疫情又对二期进行改造。这一系列节奏都体现出大城市公共卫生应有的“超前备战”理念。深圳近日更提出“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的要求,对深圳三院实施短时间增加一千张病床的二期扩建。

从坏处着眼,往好处努力。一个公共卫生中心,燃眉之急可解,但之于远期的城市生活质量优化、城市品牌建设,还只是“开始”。

在文章最后,请允许208坊将敬意献给建设这个项目的工人朋友们!平地起高楼,你们用双手挖开了第一锄头地基、砌上了第一块砖!(图/雷浩 吴超;视频/王普;文字/ 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