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燃气灶>

燃气灶打火后打火石一直响(燃气灶打火之后火焰一直响)

燃气灶打火后打火石一直响(燃气灶打火之后火焰一直响)

更新时间:2022-03-09 17:09:05

作火,◆用火;燃火。○《左傳‧昭公六年》:“[士文伯]曰:‘火見,[鄭]其火乎。火未出而作火以鑄刑器,藏爭辟焉。火如象之,不火何為?’”[孔穎達]疏:“今[鄭]火未出,而用火以鑄鼎,及火星出,則相感以致災。”

中火,◆1.途中午休用飯。○《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日光將午,到一村鎮。○[江居]下了驢,走上一步,稟道:‘相公,該打中火了。’”○《警世通言‧宋小官團圓破氈笠》:“老爺優待他忒過分了,與他同坐同食;舟中還可混帳,到陸路中火歇宿,老爺也要存個體面。”○[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二》:“再東盤北嶺之南,三里,始見路旁餘薪爨灰,知為中火之地。”◆2.中官。古官名。

雲路火(云路火),◆烽火。因其烽煙高達雲霄,故稱。○[唐][李賀]《送秦光祿北征》詩:“風吹雲路火,雪汙[玉關]泥。”○[王琦]彙解:“雲路火,謂烽火,其高上沖雲霄。”

雲火(云火),◆1.《左傳‧昭公十七年》:“昔者[黃帝氏]以雲紀,故為雲師而雲名,[炎帝氏]以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杜預]注:“[黃帝]受命有雲瑞,故以雲紀事,百官師長皆以雲為名號。○[炎帝],[神農氏],[姜]姓之祖也。亦有火瑞,以火紀事,名百官。”後因以“雲火”指受命之瑞兆。○《晉書‧職官志》:“而鳥龍居位,雲火垂名。前史詳之,其以尚矣。”○[唐][楊炯]《奉和上元酺宴應詔》:“龜龍開寶命,雲火昭靈慶。”◆2.烽火。古時邊境報警的煙火。○《六韜‧必出》:“已出者,令我踵軍,設雲火遠候,必依草木、丘墓、險阻。”○《文選‧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于時景燭雲火,風馳羽檄。”○[劉良]注:“雲火,烽火也。”○[唐][王勃]《拜南郊頌》序:“[高祖]以黃旗錫瑞,靜雲火之橫氣。”◆3.燈火。○[明][田藝蘅]《玉笑零音》:“月不暇照,雲火升梯;雨不及施,水輪灌隴。”

一頭放火,一頭放水,◆○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二折:“自從請下這村夫,搬調得俺弟兄每一頭放水,一頭放火,二哥你休去。”本指諸葛亮设谋,在博望一面举火烧城,一面又提闸放水,击败魏军。后因以比喻预谋多方加害,置人于死地。○《金瓶梅词话》第九十回:“當初只因潘家那淫婦,一頭放火,一頭放水,架的舌,把個好媳婦兒生逼臨的弔死了。”

一家一火,◆謂所有家當什物。

一火,◆1.一點燈光或火光。○[唐][項斯]《江村夜泊》詩:“幾家深樹裏,一火夜漁歸。”○[元][揭徯斯]《小孤山次韻》:“天昏一火明山半,石底猶疑有雷電。”◆2.一把火。○[唐][吳融]《廢宅》詩:“不獨淒涼眼前事,[咸陽]一火便成原。”○[郭沫若]《虎符》第四幕:“把這叛徒家裏的人斬盡殺絕,把這叛徒的住宅一火而焚!”◆3.古時兵制,十人為一火。○《新唐書‧兵志》:“十人為火,火有長。”○[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駕詣青城齋宮》:“諸軍有紫巾緋衣素隊約千餘人羅布郊野,每隊軍樂一火。”◆4.同“一伙”。指若干人結合成的一群。○《舊唐書‧僖宗紀》:“若諸軍全捕得一火草賊,數至三百人已上者,超授將軍。”○[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二月》:“自入此月,即有貧者三數人為一火,裝婦人神鬼,敲鑼擊鼓,巡門乞錢。”○[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二摺:“他瞅一瞅漫天塵土橋先斷,喝一聲拍岸驚濤水逆流,那一火怎肯干休!”

眼裏火,◆比喻举止轻浮,一见就爱。多用于女方。○《金瓶梅词话》第七二回:“什麽好老婆!一箇賊活人妻淫婦,這等你餓眼見瓜皮,不管了好歹的,你收攬答下,原來是一箇眼裏火,爛桃行貨子,想有些什麽好正條兒!”○《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元來人生最怕的是眼裏火,一動了眼裏火,隨你左看右看,無不中心像意的。”

心火,◆1.指內心的激動或忿怒等情緒。○[唐][白居易]《感春》詩:“憂喜皆心火,榮枯是眼塵。”○《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長姐兒]﹞登時心火上攻,急了個紅頭漲臉。”○[葉紫]《豐收》八:“他舉着血紅的眼睛,望了這一群人,心火一把一把地往上冒。”◆2.中醫學指人體的內熱。常表現為五心煩熱、咽乾、口燥、口舌生瘡等症。中醫有心在地為火之說,故稱。○[南朝][齊][褚澄]《褚氏遺書‧平脈》:“女子尺脈常強,心火盛也。”○[宋][蘇轍]《龍川略志》卷二:“三焦分布人體中,有上中下之異,方人心湛寂,慾念不起,則精氣散在三焦,榮華百骸;及其慾念一起,心火熾然,翕撮三焦精氣,入命門之府,輸寫而去,故號此府為三焦耳。”○[明][謝肇淛]《五雜俎‧人部一》:“思慮多則心火上炎,火炎則腎水下涸,心腎不交,人理絕矣。”◆3.星名。即心宿。○《晉書‧孫惠傳》:“夫心火傾移,喪亂可必。”

小火,◆熅火;無焰的火。○[唐][元稹]《痁臥聞幕中諸公征樂會飲因有戲呈三十韻》:“壞壁虛缸倚,深爐小火埋。”○[南唐][李煜]《病起題山舍壁》詩:“爐開小火深回暖,溝引新流幾曲聲。”

相水火,◆謂互不相容。○《明史‧申時行傳》:“既而[李植]、[江東之]以[大峪山]壽宮事撼[時行]不勝,貶去,閣臣與言路日相水火矣。”○《明史‧王元翰傳》:“由是臣僚益相水火,而朋黨之勢成矣。”

下火,◆1.點火。○[唐][李德裕]《次柳氏舊聞‧元宗二則》:“﹝[元宗]﹞復下火,又投一劑,煮于鼎中,因就榻瞬目以候之,而神復見,覆藥如初。”◆2.指佛教徒火葬時舉行燃火的儀式。○《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院公,你去稟覆恩王,[可常]坐化了,正欲下火,群王來取。”○[元][無名氏]《度柳翠》第三摺:“今日遇真僧,燒衣便歸去,弟子燒衣,師當下火。”○《古今小說‧月明和尚度柳翠》:“差人去叫匠人合一箇龕子,將[玉通]和尚盛了,教[南山][凈慈寺]長老[法空]禪師與[玉通]和尚下火。”

五火,◆五種火攻戰術。○《孫子‧火攻》:“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積,三曰火輜,四曰火庫,五曰火隊……凡火攻,必因五火之變而應之。”

無明火(无明火),◆1.痴妄之念;欲火。○《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一點無明火要防,焚燒善法更難當。”○[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摺:“要我渡你也容易,你息得心上無明火,便渡你過去。”○[元][楊暹]《劉行首》第三摺:“自火院深沉向未徹,怎管的閒花風月。自冤業無明火未斷絕,又生出閒枝節。”○[清][趙翼]《戲為俳體遣閑》詩:“心常欲按無明火,事不求全也罷茶。”參見“無明”。2.怒火。○《說郛》卷十九引[宋][龔明之]《中吳紀聞‧與妓下火文》:“與君一把無明火,燒盡千愁萬恨。”○[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一摺:“喒心頭早發起無明火。”○《水滸傳》第九三回:“[李逵]聽了這句話,那把無明火,高舉三千丈,按納不住。”

無火(无火),◆1.沒有火光。○[北魏][崔鴻]《十六國春秋‧前秦‧苻堅》:“初[堅]之未亂,[關中]土燃,無火,而煙氣大起,方數十里中,月餘不滅。”◆2.指古寒食節禁煙火。○[唐][王建]《寒食行》:“三日無火燒紙錢,紙錢那得到黃泉?”◆3.無烽火。謂邊境安靖。○[唐][趙伯勵]《出師賦》:“蓋使烽埤無火,亭障息肩。”

文火,◆煮東西時所用的小而緩的火。○[唐][呂岩]《敲爻歌》:“玉爐中,文火爍,十二時中惟守一。”○[宋][高似孫]《緯略》卷十一:“[顧況]《茶論》曰:‘煎以文火細煙,小鼎長泉。’”○《老殘游記》第十二回:“若用此香將文火慢慢的炙起來,無論你醉到怎樣田地,都能復活。”○[清][秋瑾]《看護學教程》第一章:“肉羹汁者,用牛肉、豚肉二十兩,一升六合之水,以文火徐煮之,約二時頃,水面常有浮滓,掬去之後澄清,而用其上層最清之液,即肉羹汁也。”

天火,◆由雷電或物體自燃等自然原因引起的大火。○《左傳‧宣公十六年》:“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災。”○《漢書‧燕剌王劉旦傳》:“天火燒城門。”○[唐][玄奘]《大唐西域記‧缽伐多國》:“此大伽藍為天火所燒,摧殘荒圮。”○《儒林外史》第二六回:“這個堂客是娶不得的!若娶進門,就要一把天火!”[李季]《菊花石》詩:“共產黨領導建立了農協會,山驚地動天火燒,封建崽子都打倒。”◆补义条目■旧时阴阳家禁忌的凶神之一。○明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二》:“一日之中則有白虎、黑殺、刀砧、天火、重喪……滅門、的呼等凶神。”

水火無情(水火无情),◆謂水災火災來勢凶猛,毫不留情。○[元][楊梓]《豫讓吞炭》第二摺:“您外面將堤堰來撅,俺城中把金鼓鳴,正是外合裏應,教[智伯]纔知水火無情。”○[柏葉]《金蘋果》第四場:“水火無情多可怕,為旁人去操心真是傻瓜。”

水火夫,◆舊時指做雜事的役夫、奴僕。○《兒女英雄傳》第三四回:“這兒現成的水火夫,咱們破兩錢兒僱個人就行了。”○《清史稿‧刑法志二》:“徒者,奴也,蓋奴辱之。○[明]發鹽場鐵冶煎鹽炒鐵,[清]則發本省驛遞。其無驛縣,分撥各衙門充水火夫各項雜役,限滿釋放。”

水火,◆1.水與火。○《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東觀漢記‧鄭眾傳》:“單于大怒,圍守閉之不與水火,欲脅服眾。”○[唐][薛用弱]《集异記‧王積薪》:“寓宿于山中孤姥之家。但有婦姑,止給水火。”○《西游記》第二回:“就如那窯頭上,造成磚瓦之坯,雖已成形,尚未經水火煆煉,一朝大雨滂沱,他必濫矣。”◆2.借指烹飪。○《周禮‧天官‧亨人》:“掌共鼎鑊,以給水火之齊。”○[南朝][梁][何遜]《七召‧肴饌》:“海椒、魯鼓、鹽、蜀薑,劑水火而和調。”◆3.互不相容。喻勢不兩立。○《魏書‧山偉傳》:“﹝[山偉]﹞與[綦俊]少甚相得,晚以名位之間,遂若水火。”○《明史‧朱天麟傳》:“王知群臣水火甚,令盟於太廟。”○[趙振]《說敗》:“蓋各私其私,絕無國民同體之概念,不至互相殘殺,互相水火,豈可得哉!”[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六章:“弟對[王舉人]深為不滿,當面責備他兩次,遂成水火,不相往來。”◆4.謂水深火熱。比喻艱險的境地。○《管子‧法法》:“蹈白刃,受矢石,入水火,以聽上令。”○《孟子‧梁惠王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避水火也。”○[宋][蘇軾]《學士院孔子從先進論》:“聖人視天下之不治,如赤子之在水火也。”○[明][葉盛]《水東日記‧徐興安論將》:“無如[英國公],屢典大兵,且威嚴勝,將佐無敢犯,可赴水火。”○[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八章:“倘若你不仁不義,不能救民水火,別人憑什麼要擁戴你?”◆5.舊時用為大小便的隱語。○《水滸傳》第八四回:“[石秀]說道:‘我教他去寶藏頂上躲着,每日飯食,我自對付來與他吃。如要水火,直待夜間爬下來淨手。’”○《醒世恒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眾牢子到次早放眾囚水火。”◆6.中醫學指心與腎。○《針灸甲乙經‧五藏六府官》:“夫心者火也,腎者水也。水火既濟,心氣通於舌。”◆7.指馬鼻兩孔間的部位。○《太平御覽》卷八九六引[漢][馬援]《銅馬相法》:“水火欲明。”原注:“水火在鼻兩孔間。”◆补证条目■旧时用为大小便的隐语。○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做入牢科。云〕那個是第二的?〔王二云〕小人便是。〔張千云〕起來,放水火。”

生火,◆1.產生焦躁的情緒。○《莊子‧外物》:“利害相摩,生火甚多。”○[成玄英]疏:“纓纏於利害之間,內心恒熱,故生火多矣。”◆2.產生火氣、熱氣。○《淮南子‧天文訓》:“積陽之熱氣生火,火氣之精者為日。”○《宋史‧范純禮傳》:“草濕則生火,何足怪!”[元][楊維楨]《飲馬圖》詩:“佛郎新來雙象龍,鼻端生火耳生風。”◆3.取火;使柴、炭等燃燒起來。○[宋][陸游]《幽居遣懷》詩之三:“呼童不應自生火,待飯未來還讀書。”○《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那火鏈片代‘金燧’用,取燈兒代‘木燧’用,為生火用的。”○[楊朔]《征塵》:“一會兒就生火啦。你先烤烤火,暖和暖和。”◆4.指鍋爐工。○《花城》1981年第6期:“在這前,我是挖泥船上的生火,他是拖輪上的水手。”

神火,◆猶靈火。○[南朝][梁簡文帝]《詠螢》:“屏疑神火照,簾似夜珠明。”○[趙樸初]《訪波羅奈城》詩之三:“此姓由來淪賤役,誰知神火有傳薪。熊熊河岸焚身處,赫赫宮牆虎作閽。”自注:“亡者之家,遵教俗火化遺體,投骨灰於[恒河],火種則取於一旃陀羅姓之家。”

身火,◆佛教語。指人欲。○[南朝][梁簡文帝]《謝敕為建涅槃懺啟》:“慧雨微垂,即滅身火;梵風纔起,私得清涼。”

上火,◆1.燃亮燈火。○《官場現形記》第十三回:“等到上火之後,船家果然把他們兩隻坐船撐到對岸停泊。”○[郁達夫]《薄奠》:“沈沈的大地上,已現出黃昏前的急景,店家的電燈,也都已上火。”◆2.方言。生氣;發怒。○[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六:“‘他不吱聲,裝迷糊!’人們越發上火了。”◆3.中醫把大便乾燥、口舌生瘡、眼膜發炎等症狀叫上火。○[柳青]《銅墻鐵壁》第六章:“我為天氣熱,抬擔架的上火,下了一升綠豆。綠豆是敗火的。”

山火,◆1.山中草木焚燒而燃起的火。包括撂荒、行獵等人為燃起的山火,以及雷電等自然原因引起的山火。○[南朝][梁][何遜]《七召》:“山火已燎,野霜初白。”○[唐][沈佺期]《咸陽覽古》詩:“野橋疑望日,山火類焚書。”○[唐][李白]《觀獵》詩:“江沙橫獵騎,山火繞行圍。”○[瞿蛻園][朱金城]校注:“山火,獵者燒草以驅逼禽獸之火也。”○[前蜀][貫休]《夏日晚望》詩:“汀沙生旱霧,山火照平川。”○《新民晚報》1987.5.11:“燃燒了四天的[大興安嶺]特大山火已經局部得到控制。”◆2.指《易》六十四卦中的《賁》卦。因其外卦為艮,內卦為離,卦象為山、火,故名。○《易‧賁》:“象曰:山下有火,賁。”○《魏書‧崔光傳》:“是以《書》始‘稽古’,《易》本‘山火’。觀於天文,以察時變;觀於人文,以化成天下。”

三火,◆1.三堆火。○[漢][焦贛]《易林‧大有之師》:“三火起明,兩滅其光。高位疾顛,驕恣誅傷。”◆2.燃燒三日夜的爐火。○[宋][蘇軾]《次韻子由寄題孔平仲草庵》:“羨君美玉經三火,笑我枯桑困八蠶。”○[王文誥]輯注引《淮南子》:“[鍾山]之玉,灼以爐炭,三日三夜色澤不變,得天地之精也。”◆3.三度被焚燒。○[宋][蘇軾]《月華寺》詩:“[月華]三火豈天意,至今茇舍依榛菅。”◆4.即三毒。○[宋][葉廷珪]《海錄碎事‧道釋‧經》:“貪火既爾,嗔癡亦然。三火熾盛,由我為本。欲滅三火,當斷我本。”

日火,◆日光。太陽於五行中屬火,故稱。○[唐][李翱]《答朱載言書》:“浩乎若江海,高乎若丘山,赫乎若日火,包乎若天地。”○[郭沫若]《女神‧浴海》:“我的血和海浪同潮,我的心和日火同燒。”

人火,◆因人為過失造成的火災。○《左傳‧宣公十六年》:“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災。”

情火,◆謂如火一般熱烈的愛情。○[葉紫]《星》第四章:“她便像一頭溫柔的,春天的小鳥兒般的,沉醉在被[黃]煽起來的熾熱的情火裏,無憂愁、無恐懼地飲着她自己青春的幸福!”

平火,◆亦作“平伙”。◆謂平均分攤。○《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二:“公子不肯,眾人又說不好獨難為他一個,我們大家湊些,打個平火。”○[沙汀]《代理縣長》:“橫豎打飯平伙樣,吃一節剝一節。”

平安火,◆[唐]代每三十里置一堠,每日初夜舉烽火報無事,謂之“平安火”。○[唐][元稹]《遣行》詩:“迎候人應少,平安火莫驚。”○[唐][姚合]《窮邊詞》:“沿邊千里渾無事,唯見平安火入城。”○《資治通鑒‧唐肅宗至德元載》:“及暮,平安火不至,上始懼。”○[胡三省]注:“《六典》:‘[唐]鎮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煙一炬,謂之‘平安火’。時守兵已潰,無人復舉火。”○[清][錢謙益]《贈翁朔州兆吉》詩之一:“佛燈長似平安火,詩債渾如簿領塵。”

鳥火(鸟火),◆《書‧堯典》:“日中星鳥,以殷仲春。”又:“日永星火,以正仲夏。”鳥,指南方朱鳥七宿;火,指東方蒼龍七宿。後以“鳥火”泛指體現時序變遷的日月星辰。○[清][顧炎武]《堯廟》詩:“鳥火頻推革,山龍竟棄捐。”

明火,◆1.古代占卜和祭祀時,用銅鏡映日聚光所點燃的火。○《周禮‧春官‧菙氏》:“凡卜,以明火爇燋。”○[鄭玄]注:“明火,以陽燧取火於日。”○《舊唐書‧禮儀志四》:“欲為祭饌,將陽燧望日取火,謂之明火。”◆2.明亮的火光。○《荀子‧致士》:“今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則天下歸之若蟬之歸明火也。”◆3.謂公開搶劫。○[老舍]《四世同堂》四六:“他們有槍!他們既肯無故的捉人,怎麼知道不肯再見財起意,作明火呢?”[高德明]《醋點燈》:“人都在那兒瞧着,你撿?你剛一毛腰,人家過來了……不給人家,報你明火。”參見“明火執仗”。

老火,◆1.指烈日。○[宋][楊萬里]《立秋日聞蟬》詩:“老火薰人欲破頭,喚秋不到得人愁。”◆2.肝火。○[劉真]《春大姐》:“惹得[玉春]娘動了老火,誰的話也說不進她耳朵裏去了。”◆3.方言。嚴重;厲害;事情費力難辦。如:這件事真老火。

客火,◆本指旅客在旅店裡吃飯。亦指代客店。○[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三摺:“我在客火裏,你彈着一架箏,我不與了你個褐色綢緞兒?”[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三摺:“哦!早起[杭州]散了,趕到[陝西],客火裏吃酒,我不與了大姐一分飯來?”

軍火(军火),◆武器和彈藥的總稱。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史致諤檔案‧十月初十日稟曾國藩等夾單》:“諭令[奉化]八鄉各團,邀約[新][嵊]兩縣各路鄉團,酌發軍火,各備器械,靜候官兵進剿助勢。”○[沙汀]《丁跛公》:“他出了十元錢,把那軍火攜帶回家,在苕窖裏藏起了。”○[楊朔]《征塵》:“兩輛滿載軍火的大車後跟隨着一小隊輜重兵。”

君火,◆中醫稱主宰神明之火。○《素問‧天元紀大論》:“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序例‧臟腑虛實標本用藥式》:“心,藏神,為君火,主血,主汗,主笑。”中醫又以君火或心火指心熱火旺的症候。

舉火(举火),◆1.生火做飯。○《禮記‧問喪》:“水漿不入口,三日不舉火,故鄰里為之糜粥以飲食之。”○《莊子‧讓王》:“三日不舉火,十年不製衣。”◆2.引申為生活;過活。○《晏子春秋‧雜下十二》:“國之閒士,待臣而舉火者數百家。”○[宋][范仲淹]《竇諫議錄》:“以至四方賢士,賴公舉火者,不可勝數。”○[魯迅]《書信集‧致鄭振鐸》:“我自然不待此款舉火,不過書店方面,是似乎應該不盤算人的緩急的。”◆3.點火;升起烽火。○《史記‧孝武本紀》:“[泰山]上舉火,下悉應之。”◆4.引申為興兵。○[明][文徵明]《南京太常寺卿嘉禾呂公行狀》:“且賊舉火向內,恃有應也。”

禁火天,◆指寒食節。○[宋][萬俟雅言]《三臺‧清明應制》詞:“禁火天已是試新妝,歲華到三分佳處。”

禁火日,◆指寒食節。○[唐][張說]《奉和聖制寒食作應制》:“從來禁火日,會接清明朝。”

禁火,◆1.謂管制燃火以防災。○《後漢書‧廉范傳》:“[成都]民物豐盛,邑宇逼側,舊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災,而更相隱蔽,燒者日屬,[范]乃毀削先令,但嚴使儲水而已,百姓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褲。’”◆2.舊俗寒食停炊稱“禁火”。○[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唐][郭鄖]《寒食寄李補闕》詩:“萬井閭閻皆禁火,九原松柏自生煙。”○《東周列國志》第三回:“至今[太原]、[上黨]、[西河]、[雁門]各處,每歲冬至後一百五日,預作乾糒,以冷水食之,謂之‘禁火’。”◆3.皇宮中的煙火。○[唐][曹唐]《三年冬大禮》詩之四:“禁火曙然煙焰褭,宮衣寒拂雪花輕。”

家火(傢火),◆1.家內日常生活所用的火。○《文選‧左思<蜀都賦>》“火井沈熒於幽泉,高爓飛煽於天垂”[晉][劉逵]注:“[蜀郡]有火井,在[臨邛縣]西南。火井,鹽井也。欲出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須臾許,隆隆如雷聲,爓出通天,光輝十里,以筩盛之,接其光而無炭也。”○[宋][蘇軾]《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詩:“[東坡先生]無一錢,十年家火燒凡鈆。黃金可成[河]可塞,只有霜鬢無由玄。”◆2.器具。○《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劉官人]一覺直至三更方醒,見桌上燈猶未滅,小娘子不在身邊,只道他還在廚下收拾家火,便喚二姐討茶吃。”○[明][賈仲名]《昇仙夢》第一摺:“天色晚了,收拾了家火,我還家去。”○《水滸傳》第四四回:“[石秀]一日早起五更,出外縣買豬,三日了方回家來,只見鋪店不開;卻到家里看時,肉店碪頭也都收過了,刀杖家火亦藏過了。”○《警世通言‧喬彥杰一妾破家》:“[高氏]急了,無家火在手邊,教[周氏]去灶前捉把劈柴斧頭,把[小二]腦門上一斧,腦漿流出死了。”◆3.指家中生活開支,伙食費用。亦指開銷伙食等生活費用。○[宋][李之彥]《東谷所見‧寒暑》:“矧得喪利害不能理遣,而心火熾盛;妻孥累重,支吾不暇,而家火逼迫。”○《古今小說‧月明和尚度柳翠》:“[楊孔目]入贅在[柳媽媽]家……因蚤晚不便,又兩邊家火,忽一日回家,與妻商議,欲搬回家。”○《平妖傳》第二九回:“[杜七聖]慌了,看着那看的人道:‘眾位看官在上,道路雖然各別,養家總是一般。只因家火相逼,適間言語不到處,望看官們恕罪則個。’”

火作,◆猶火耕。○[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溫水》:“[象林]知耕以來六百餘年,火耨耕藝,法與華同。名白田,種白穀,七月火作,十月登熟。名赤田,種赤穀,十二月作,四月登熟。”

火子,◆古代軍隊中低級軍官的一種名稱。○《通典‧兵一》“二列為火”原注:“十人有長,立火子。”

火主,◆1.燈心。○《說文‧丿部》:“主,鐙中火主也。”◆2.失火的肇事者。○《晉書‧藝術傳‧步熊》:“使從道南行,當有一人來問得火主未者,便縛之。”○《宋書‧五行志三》:“﹝[王弘]﹞見天上有一赤物下,狀如信幡,徑集路南人家屋上,火即復大發。○[弘]知天為之災,不罪火主。”

火正,◆1.古代掌火之官。○《左傳‧昭公二十九年》:“火正曰祝融。”○《漢書‧五行志上》:“古之火正,謂火官也,掌祭火星,行火政。”◆2.指仲夏。古以五行配四時,火旺於夏,故稱。○[南朝][梁][庾肩吾]《團扇銘》:“炎隆火正,石鑠沙煎。”○[清]徐昂發《夏寒》詩:“奈何厥罰寒,憑陵當火正。”◆3.指[漢]朝。○[南朝][宋][謝靈運]《撰征賦》:“系[列山]之洪緒,承火正之明光。”按,[南朝][宋武帝][劉裕]為[漢高祖]弟[劉交]之后。參見“火劉”。

火雲(火云),◆紅雲。多指炎夏。○[南朝][梁][蕭統]《錦帶書十二月啟‧蕤賓五月》:“凍雨洗梅樹之中,火雲燒桂林之上。”○[唐][杜甫]《貽華陽柳少府》詩:“火雲洗月露,絕壁上朝暾。”○[仇兆鰲]注:“火雲,朝霞也。”○[明][劉基]《過閩關》詩之九:“嶺上高秋生火雲,狂雷送雨忽紛紛。”○[郭沫若]《駱駝》詩:“看呵,璀璨的火雲已在天際瀰漫。”

火眼,◆中醫指急性結膜炎。○《紅樓夢》第五三回:“[邢夫人]正害火眼,[迎春]、[岫煙]皆過去朝夕侍藥。”

火下,◆谓一队所管辖之下。○宋吴自牧《梦粱录·禁城九厢坊巷》:“一員小使臣注授……其職至微,所統者軍巡火下地分,以警其夜分不測耳。”○又《防隅巡警》:“更有火下地分,遇夜在官舍第宅名望之家伏路,以防盗賊。”

火烏(火乌),◆[周武王]伐[紂]前二年曾東觀兵於[盟津]。相傳其渡[河]後,“有火自上覆於下,至於王屋,流為烏,其色赤。”事見《史記‧周本紀》。後因以“火烏”代指[周]朝的國祚。○[唐][李賀]《白虎行》:“火烏日暗崩騰雲,[秦王]虎視蒼生群。”

火頭食子(火头食子),◆即火頭軍。○《南史‧何遜傳》:“[遜]從叔[僩],字[彥夷],亦以才著聞,宦遊不達,作《拍張賦》以喻意。末云:‘[東方曼倩]發憤於侏儒,遂與火頭食子稟賜不殊。’”參見“火頭軍”。

火頭軍(火头军),◆軍中掌炊事的人員。今多作戲謔語。○《說唐後傳》第十回:“蒙大老爺恩德,願為火頭軍。”◆补证条目■军中掌炊事的人员。今多作戏谑语。○《醒世姻缘传》第九九回:“不知那裏弄了這等一個狨將,他在此日日乞哀,説他是撫院老爺標下的甚麽中軍。看他的狨腔一定是個火頭軍。那有這等個狨食杭杭做得中軍之理!”

火頭(火头),◆1.正在燃燒的炭火。○[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紅藍花梔子》:“以火頭內澤中,作聲者,水未盡,有煙出無聲者,水盡也。”◆2.即火頭軍。○[宋][岳飛]《奏措置曹成事宜狀》:“臣所統本軍官兵一萬二千餘人,除存留二千人[吉州]看管老小,并隨軍輜重火頭占破外,實出戰只有七千餘人。”○《宋史‧食貨志上六》:“差官卒充使令,置火頭,具飲膳。”○[清][翟灝]《通俗編‧藝術》:“今謂掌炊爨者曰火頭。”參見“火頭軍”。3.指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小頭領。○[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十一》:“半里,有聚落倚坡東向羅列,是為蠻邊。覓火頭不見。”原注:“火頭者,即中土保長、里長之類。”○[清][余慶遠]《維西見聞記‧麼些》:“地大戶繁者為上,千總,把總為頭人,次為鄉約,次為火頭,皆各子其民。”◆4.猶火主。○[清][袁枚]《隨園隨筆‧辨訛下》:“此火頭指執炊者而言,俗稱失火之家為火頭,誤矣。”◆5.指火焰、火苗。○《老殘游記》第十五回:“一塊冰投下去,就有一塊地方沒了火頭。”◆6.火候。如:火頭兒不到,飯就蒸不熟。◆7.謂怒氣盛時。○《紅樓夢》第一○五回:“別的親友,在火頭兒上也不便送信,是你就好通信了。”

火田,◆1.以火焚燒草木而田獵。○《禮記‧王制》:“昆蟲未蟄,不以火田。”○《爾雅‧釋天》:“火田為狩。”◆2.火耕之田。○《晉書‧食貨志》:“往者東南草創人稀,故得火田之利。”○[唐][白居易]《東南行一百韻寄通州元九》:“吏徵魚戶稅,人納火田租。”

火天,◆夏天。五行火主夏,故稱。○[唐][陸羽]《茶經‧煮》:“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潛龍蓄毒於其間。”

火所,◆發生火災的地方。○《左傳‧襄公九年》:“使[華臣]具正徒,令隧正納郊保,奔火所。”

火數(火数),◆指[漢]王朝統治的曆數。因[漢]以火德王,故稱。○[宋][歐陽修]《答謝景山遺古瓦硯歌》:“火數四百炎靈銷,誰其代者當塗高。”參見“火劉”、“炎漢”。

火事,◆失火事故。○《太平御覽》卷八六八引[晉][周斐]《汝南先賢傳》:“[郭憲]從南郊含酒,東北三噀,云:‘[齊]失火,以厭之。’後[齊]果上火事。”○[宋][黃庭堅]《戲簡朱公武劉邦直田子平》詩之二:“君看[劉郎]最多智,昨者火事幾焚巢。”

火食,◆1.謂吃熟食。○《禮記‧王制》:“東方曰[夷],被髮文身,有不火食者矣。”○[鄭玄]注:“不火食,地氣煖不為病。”○[宋][陸游]《江北莊取米到作飯香甚有感》詩:“有時三日不火食,山蕎畬粟雜沙磣。”○[康有為]《大同書》丁部:“[雲南][野人山]之毛人,皆由不火食之故,故生毛耳;若改火食,毛即脫落。”◆2.指煮熟的食物,人間煙火食。○[元][李好古]《張生煮海》第二摺:“自家本[秦]時宮人,後以採藥入山,謝去火食,漸漸身輕,得成大道。”○《東周列國志》第四七回:“﹝[蕭史]﹞日居[鳳樓]之中,不食火食……[弄玉]學其導氣之方,亦漸能絕粒。”◆3.舉火煮飯。○《晉書‧苻堅載記上》:“[堅]曰:‘[漢祖]……父母妻子為[楚]所囚。○[平城]之下,七日不火食,賴[陳平]之謀,太上、妻子克全,免[匈奴]之禍。’”[南朝][梁][任昉]《奏彈劉整》:“[寅]罷[西陽郡]還,雖未別火食,[寅]以私錢七千贖[當伯]。”◆4.伙食,日常飯食。○《北齊書‧張纂傳》:“﹝[纂]﹞輒令開門內之,分寄民家,給其火食,多所全濟。”○《黃繡球》第十七回:“反將購辦的什物變賣,抵充房租火食。”○[瞿秋白]《餓鄉紀程》九:“他卻要了我們買的麵十鋪德([中國]秤合有三百斤麵),算三個人在車上一個半月的火食。”

火神,◆神話中司火之神。○《國語‧周語上》“[回祿]信於耹隧”[三國][吳][韋昭]注:“[回祿],火神。”○《山海經‧海外南經》“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晉][郭璞]注:“火神也。”○[魯迅]《南腔北調集‧火》:“然而[燧人氏]也被忘卻了,到如今只見[中國]人供火神菩薩,不見供[燧人氏]的。”

火山口,◆地質學名詞。為火山活動時,由地殼內部噴出高溫物質到地面的出口處。常以喻極其危險的境地。如:敵人已處在火山口上,隨時有覆亡的可能。

火山島(火山岛),◆由海底火山噴發的熔巖堆積成的島。

火山,◆1.地殼內部因地熱作用,噴射出巖漿、巖塊等高溫物質凝固成的錐形高地。○《神异經‧南荒經》:“南荒外有火山,其中生不盡之木,晝夜火燃,得暴風不猛,猛雨不滅。”◆2.山名。在今[山西省][大同市]西。◆3.山名。在今[新疆][鄯善]東。○[唐][岑參]《經火山》詩:“[火山]今始見,突兀[蒲昌]東。赤焰燒虜雲,炎氛蒸塞空。”◆4.比喻艱難險阻的境遇。參見“火山湯海”。◆5.荔枝的一種。○[唐][劉恂]《嶺表錄异》卷上:“[梧州]對岸西火山……上有荔枝,四月先熟,以其地熱,故為‘火山’也。”○[宋][蔡襄]《荔枝譜》:“火山本出[廣南],四月熟,味甘酸而肉薄。”

火色,◆1.似火的顏色,指赤紅色。○《北史‧隋紀上‧文帝》:“﹝[開皇]元年﹞詔以初受命,赤雀降祥,推五德相生,為火色……而朝會之服,旗幟、犧牲盡尚赤。”○[唐][羅虯]《比紅兒》詩之八九:“火色櫻桃摘得初,仙宮只有世間無。”◆2.指人面上紅光。○《逸周書‧太子晉》:“[師曠]對曰:‘汝聲清汗,汝色赤白,火色不壽。’”○《舊唐書‧馬周傳》:“吾見[馬君]論事多矣,援引事類,揚搉古今……然鳶肩火色,騰上必速,恐不能久耳。”○[宋][蘇軾]《贈善相程杰》詩:“火色上騰雖有數,急流勇退豈無人。”○[清]《書懷》詩:“[馬周]困[長安],行路愁偪側;卓見非[常何],火色人誰識?”◆3.猶火候。指情況,時機。○[清][蔣士銓]《空谷香‧報選》:“[大名]、[江都]俱已報過,火色平常。”○[周立波]《山鄉巨變》上一:“趕季節,搶火色,都是叫化子照火,只往自己懷裏扒,哪一家都不肯放讓。”○[克非]《春潮急》十五:“他心頭很害怕,所以叫[王三哈哈]來觀觀火色。”◆4.喻興旺。○[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章:“娃呀,你歪好弄個印把子到手裏,一則洗刷了賊名兒,二則也叫她跟着你過幾天火色日子。叫你媽享點老來福。”

火日,◆太陽。○《晉書‧紀瞻傳》:“是以金水之明內鑒,火日之光外輝。”

火人,◆以火燒人。指燒殺敵軍。○《孫子‧火攻》:“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李筌]注:“焚其營,殺其士卒也。”

火情,◆失火時火燃燒的情況。如:現場火情嚴重。

火氣(火气),◆1.物體燃燒時所發的熱氣。○[漢][王充]《論衡‧言毒》:“火煙入鼻鼻疾,入目目痛,火氣有烈也。”○《儒林外史》第十六回:“鄉間失火……稻場上都是煙煤,兀自有焰騰騰的火氣。”◆2.“五行”說以火之氣為物質運動的因素之一。古人以其同金、木、水、土等相生相克,並與五音、五色、季節等等相聯繫,故用以解釋種種現象。○《呂氏春秋‧應同》:“火氣勝,故其色尚赤,其事則火。”○[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五事》:“電者,火氣也,其音徵也,故應之以電。”○《晉書‧郭璞傳》:“又歲涉午位,金家所忌。宜于此時崇恩布澤,則火氣潛消,災譴不生矣。”○《法苑珠林》卷七:“云何春熱?時……地已燥坼,水氣向下,火氣向上。”◆3.火力的強弱程度。○[元][李好古]《張生煮海》第三摺:“鍋裏水滿了也,再放這枚金錢在內,用火燒着,只要火氣十分旺相,一時間將此水煎滾起來。”◆4.喻怒氣。○《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轉來轉去無定相,惱得心頭火氣沖。”○[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十二:“此老生平著述,全是一時火氣,不許今人低首古人,何嘗為解經講學起見。”○[巴金]《月夜》:“[唐錫藩]沒有做到鄉長,火氣大得很。”◆5.指欲火。○《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知觀﹞一心想着[吳氏]日裏光景,且把道童[太清]出出火氣。”◆6.中醫指引起發炎、紅腫、煩躁等症狀的原因。○《素問‧五常政大論》:“火氣高明,心熱煩,嗌乾善渴。”○《素問‧至真要大論》:“火氣內發,上為口糜嘔逆。”

火鳥(火鸟),◆指鸞鳥。○《初學記》卷十六引[北魏][溫子昇]《鐘銘》:“銅盤韻響,火鳥和聲。”

火門(火门),◆指槍炮、炸藥包等發火引爆的裝置。○《虞初新志》卷十引[清][董以寧]《金忠潔公傳》:“﹝[張彝憲]﹞借驗放十六門火器,誣指十六位無火門,劾以故誤軍機。”○[陳登科]《活人塘》六:“埋進炸藥,一個翻身,滾下二百多米遠,摸摸拉線已斷了,忘記插進火門。”

火馬(火马),◆以火驚之,使沖敵陣的馬。○[清][趙翼]《陔餘叢考‧火馬火猱》:“火牛、燧象二事,人所共知也。○《後漢書》:‘[楊璇]為[零陵]守,賊攻郡縣,[璇]乃制馬車數十,以囊盛石灰於車上,繫布索於馬尾,將馬居車前,順風鼓灰,因以火燒布,布然馬驚,盡突賊,遂破之。’則又有用火馬者。”

火力,◆1.燃燒所產生的能量,熱度。○[晉][葛洪]《抱樸子‧金丹》:“當起火晝夜數十日伺候火力,不可令失其適。”○[唐][陸龜蒙]《寄懷華陽道士》詩:“分張火力燒金灶,拂拭苔痕洗酒缾。”○《老殘游記》第十二回:“這縣裏出的燈,樣式又好,火力又足,光頭又大。”○[康有為]《大同書》甲部第二章:“純日之體皆火也,火力蒸動而自轉,則火屑爆烈飛跳焉。”◆2.道教指修煉的功力。○[南朝][梁][陶弘景]《答朝士訪仙佛兩法體相書》:“火力既足,表裏堅固,河山可盡,此形無滅。”◆3.指武器彈藥的殺傷力、破壞力。○[老舍]《神拳》第三幕:“寨墻上添了人與洋槍,火力漸猛。”○[聞捷]《海燕》:“敵人最大的火力不過是重機槍。”◆4.喻戰鬥力。○[鄒韜奮]《地位》:“我們現在必須集中火力對付我們的最大敵人的殘酷的侵略。”○[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十五:“革命的文化人而不接近民眾,就是‘無兵司令’,他的火力就打不倒敵人。”

火老,◆1.指五行中火的衰退。○《淮南子‧墬形訓》:“土壯、火老、金生、木囚、水死。”◆2.指殘夏。火旺於夏,故云。○[唐][韓愈][孟郊]《納涼聯句》:“金柔氣尚低,火老候愈濁。”○[宋][楊萬里]《夏夜露坐》詩之一:“火老殊未熱,雨多還自晴。”

火居道士,◆有妻室的道士。○[明][田藝蘅]《留青日札‧火居火宅》:“今道士之有室家者,名為火居道士。”○《西游記》第十九回:“世間只有箇火居道士,那裏有箇火居的和尚。”○《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況且又有一種火居道士,原是有妻小的,一發與俗人無異了。”

火居,◆即火居道士。○[清][翟灝]《通俗編‧釋道》:“[唐錦]《夢餘錄》:‘[吳]中呼道士之有室家者為火居……’按,[唐][鄭熊]《番禺雜志》云:‘[廣]中僧有室家者,謂之火宅僧。’火居之稱猶此。”參見“火居道士”。

火酒,◆1.即燒酒。○[清][和邦額]《夜譚隨錄‧鼠狼》:“某佐領好酒喜啖,一夕夜歸,市羊蹄六七枚,火酒一瓶,提擁爐獨酌。”○[清][梁章鉅]《歸田瑣記‧飲量》:“[陶文毅公]飲量食量並洪,嘗言火酒或可醉人,黃酒自可無量。”參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穀四‧酒》。2.酒精的別名。○《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八回:“加上水,又點了火酒,機件依然活動,只是舊的太不像了。”○[茅盾]《多角關係》十三:“火鍋下面的火酒早已燒完。”

火禁,◆1.防火的禁令。○《周禮‧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鄭玄]注:“為季春將出火也。火禁,謂用火之處及備風燥者。”○《宋史‧職官志七》:“鎮砦官,諸鎮置於管下人煙繁盛處設監官,管火禁,或兼酒稅之事。”◆2.指寒食禁火。○[唐][儲光羲]《蘇十三瞻登玉泉寺峰入寺中見贈作》詩:“淹留火禁辰,愉樂絃歌宴。”○[宋][歐陽修]《禁火》詩:“火禁開何晚?春芳半已凋。”○[宋][周密]《癸辛雜識別集下‧綿上火禁》:“[綿上]火禁,升平時禁七日,喪亂以來猶三日。”

火節(火节),◆即火把節。○[明][江盈科]《雪濤談叢‧滇中火節》:“[滇省]風俗,每年于六月二十八日,各家俱束葦為槁,高七八尺,凡兩樹置門首,遇夜炳燎,其光燭天。是日各家俱用生肉,切為膾,調以醯蒜,不加烹飪,名曰喫生,總稱曰火節。”○[明][楊慎]《伊蘭賦》:“開以景風之俶辰兮,貫乎星回之火節。”參見“火把節”。

火角,◆火星芒角。○《漢書‧谷永傳》:“內亂朝暮,日戒諸夏,舉兵以火角為期。”

火見(火见),◆心星出現。○《左傳‧莊公二十九年》:“凡土功,龍見而畢務,戒事也。火見而致用,水昏正而栽,日至而畢。”○[宋][陸游]《村舍雜書》詩之五:“作麴及良時,火見金始伏。”

火家,◆1.伙計。○《水滸傳》第三回:“街坊鄰舍,並[鄭屠]的火家,誰敢向前來攔他。”◆2.以處理屍體為職業的人。○《清平山堂話本‧錯認尸》:“叫了兩箇火家,來河下撈起屍首。”○《金瓶梅詞話》第二六回:“﹝[西門慶]﹞自買了一具棺材,討了一張紅票,[賁四]、[來興兒],同送到門外[地藏寺],與了火家五錢銀子。”◆补义条目■属于火一类的。○汉王符《潜夫论·相列》:“一人之身,而五行八卦之氣具焉。故師曠曰‘赤色不壽’,火家性易滅也。”

火火色色,◆猶言豐富多采。○[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五章:“這個新年,咱們全營不是過得火火色色麼?”

火火,◆1.謂火攻時,當更用火助之。○《司馬法‧定爵》:“人人、正正、辭辭、火火。凡戰之道,既作其氣,因發其政……蹈敵制地,以職命之,是謂戰法。”○[劉仲平]注:“火火,火攻發動時當更用火助之。”◆2.指一夥一夥的人。◆3.形容極熱。○[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二摺:“我嚥下去有似熱油燒,烘烘的燒五臟,火火的燎三焦。”

火花,◆1.亦作“火華”。謂燈炷結花。舊稱見燈結花則兆得財。○[唐][李商隱]《為東川崔從事謝辟並聘錢啟》之二:“[陸賈]方驗於火花,[郭況]莫矜於金穴。”◆2.飛蛾的別名。○[晉][崔豹]《古今注‧魚蟲》:“飛蛾善拂燈燭,一名火花,一名慕光。”◆3.物體燃燒時迸發出的火星。○[老舍]《駱駝祥子》十一:“火花散落,空中越發顯着黑,黑得幾乎可怕。”◆4.比喻力量。○[王願堅]《普通勞動者》:“它滋養了他們,成了鼓勵他們獻身於社會主義建設的動力,並且在新的條件下爆發出新的火花。”◆5.指火柴盒貼。

火行,◆猶火德。謂於五行中屬火,故稱。○《宋書‧律曆志中》:“史臣按[鄒衍]五德,[周]為火行。○[衍]生在[周]時,不容不知[周氏]行運。”○《周書‧明帝紀》:“自火行至今,木德應其運矣,朕何讓焉!”○《後漢書‧陳寵傳》“[漢]家祖腊”[唐][李賢]注:“[漢]家火行盛於午,故以午日為祖也……火行,衰於戌,故腊用戌日也。”

火海,◆1.形容勢猛而範圍廣的大火。如:城市被敵機炸成一片火海。◆2.比喻危險境地。○[賀敬之]《放歌集‧雷鋒之歌》:“上刀山!下火海!”[杜鴻賓]《大慶戰歌‧鐵人頌》:“火海敢下,刀山敢沖!”

火官,◆古時掌祭火星、行火政之官。○《禮記‧月令》“﹝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漢][鄭玄]注:“[祝融],[顓頊氏]之子,曰[黎],為火官。”○《漢書‧五行志上》:“古之火正,謂火官也,掌祭火星,行火政。”○[明][田藝蘅]《留青日札‧天火》:“上古者,五行皆有官。火官失職,則火不炎上。”

火功,◆火的功能。○《法苑珠林》卷四七:“[魏文帝]時,不信南方有火浣布。帝云:‘火功尚能鑠石銷金,何為不燒其布?’”

火工道人,◆僧寺的雜工。○《水滸傳》第四回:“我這酒挑上去,只賣與寺內火工道人、直廳、轎夫、老郎們做生活的吃。”○《說岳全傳》第六一回:“這有何難?就叫火工道人即時將柴草搬動。”

火工,◆舊時稱幹雜活的人。○[宋][周密]《癸辛雜識別集下‧偽號》:“[淳祐]甲寅五月,禁中獲偽號人,乃是[玉津園]火工[包四]。”○《水滸傳》第一回:“汝等與我多喚幾個火工人等,將鋤頭鐵鍬來擺開。”○《老殘游記續集遺稿》第三回:“再定神看看,原來是那打粗的火工,清晨掃地呢。”

火夫(火伕),◆1.舊時稱從事救火的人。○[元][劉君錫]《來生債》第一摺:“街坊鄰舍,火夫總甲,救火麻!”◆2.[明]代[北京]官署掌燈的差役。○[清][王崇簡]《談助》:“[明][弘治]時,令五城各設火夫,遇百官夜飲歸,提燈傳送。”◆3.廚房中挑水煮飯的人。○《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那場裏辦場的委員以至書吏、衙役、廚子、火夫,都許買幾斤蠟燭。”◆4.亦作“火伕”。舊時稱機器間或鍋爐房中燒鍋爐的工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八回:“此刻去搜水手、火夫的房呢,大約是恐怕走散了。”○[鄒韜奮]《萍蹤寄語》四四:“在[英]的華僑,大多數在輪船上做水手或火夫。”○[茅盾]《憶冼星海》:“﹝[星海]﹞做過飯店堂倌、咖啡館雜役,做過輪船上的鍋爐間的火伕。”◆补证条目■明代官署掌灯的差役。○明海瑞《兴革条例·工属》:“縣中一應修理,并各衙門有事做工……止用皂隸工,多兼用民壯,再多兼用犯人,決不用火夫。蓋火夫數少,守宿輪班勤。”

火風(火风),◆1.炎熱的風。比喻惡劣的人際關係。○[唐][李紳]《趨翰苑遭誣構四十六韻》:“火風晴處扇,山鬼雨中呼。”◆2.佛經所說“四大”中的火和風。○[唐][劉禹錫]《聞董評事疾因以書贈》詩:“火風乖四大,文字廢三餘。”參見“四大”。

火房,◆1.火星的分野。○《左傳‧昭公十七年》:“[宋],大辰之虛也;[陳],[大皞]之虛也;[鄭],[祝融]之虛也:皆火房也。”○[杜預]注:“房,舍也。”◆2.暖室。○[明][沈德符]《野獲編‧刑部‧嶺南論囚》:“初,[沈司馬]為吏部選人,每旅謁,[新鄭]從稠人中揖入火房,與之談。”◆3.舊時收容乞丐的住所。○[清][周亮工]《書影》卷二:“京師火房,即乞丐之長為之……每門置火房一二處,遇大風雪,則以處群丐。”◆4.指炊事員。○[巴金]《秋》四二:“我到廚房裏,喊火房去。”

火兒(火儿),◆1.火媒。○《紅樓夢》第八五回:“說着,叫小丫頭子點了一個火兒來,把那撕的帖兒燒了。”◆2.指子彈。○[郭澄清]《大刀記》第十二章:“呀!槍膛裏只有三粒火兒啊!”◆3.指怒氣。○《相聲創作選集‧新房子》:“﹝他媽﹞出來一看,[毛弟]在樓梯那兒玩哪!這個火兒可就大啦!”

火地,◆猶火田。○《中國民間故事選‧鮑魚》:“岳父對孤兒說:‘明天我們比賽砍火地。’”參見“火田”。

火道,◆起火時焚燒的方向。○《左傳‧襄公九年》:“量輕重,蓄水潦,積土塗,巡丈城,繕守備,表火道。”○[杜預]注:“火起,則從其所趣標表之。”○《左傳‧昭公十八年》:“司馬、司寇,列居火道,行火所焮。”○[唐][劉禹錫]《武陵北亭記》:“增水坊,表火道。”

火車頭(火车头),◆1.機車的通稱。◆2.比喻起帶頭領先作用的人。○[陳繼光]《火車頭頌》:“火車頭啊,人們想到了你,就想到偉大的導師[列寧];想到[列寧],就想到革命的火車頭。”

火車(火车),◆1.古代有火攻裝備的戰車。○《南齊書‧高帝紀上》:“俄頃,賊馬步奄至,又推火車數道,攻戰相持移日。”○《舊唐書‧馬燧傳》:“[燧]乃令推火車以焚其柵。”○[明][劉若愚]《酌中志‧逆賢羽翼紀略》:“[謙]任監督時,所造火車銃砲不如法。”◆2.佛教語。運載罪人入地獄的能發烈火的車。車上有鬼卒押解罪人。○《法苑珠林》卷四九:“欲因禮佛以中傷佛,欲去未到於[王舍],城中地自然破裂,火車來迎,生入地獄。”後用為典故,泛指神話中能發火的車。○《四游記‧眾臣表奏捉華光》:“他不曉我這車是個火車,待他坐上,我便唸出咒來,火光大發,即將[華光]燒死。”◆3.一種重要的交通運輸工具。因鐵路上最初使用蒸汽機車,以火力(指煤燃燒時的熱能)產生牽引動力,故名。○《官場現形記》第四六回:“為甚麼不坐火車到[天津],再換輪船到[上海],豈不快些?”[劉半農]《揚鞭集‧曉》:“火車--永遠是這麼快--向前飛進。”

火長(火长),◆1.古代軍隊基層組織中的小頭目。○《新唐書‧兵志》:“士以三百人為團,團有校尉;五十人為隊,隊有正;十人為火,火有長。”◆2.泛指兵卒。○[清][顧炎武]《日知錄‧火長》:“今人謂兵為戶長,亦曰火長。”◆3.指揮船隻航行的人。○[宋][吳自牧]《夢粱錄‧江海船艦》:“風雨晦冥時,唯憑針盤而行,乃火長掌之,毫釐不敢差誤,蓋一舟人命所繫也。”

活火山,◆經常或周期性噴發的火山。

活火,◆有焰的火;烈火。○[唐][趙璘]《因話錄‧商上》:“茶須緩火炙,活火煎。活火謂炭火之焰者也。”○[宋][陸游]《夏初湖村雜題》詩之三:“寒泉自換菖蒲水,活火閑煎橄欖茶。”○[梁啟超]《意大利建國三杰傳》第四節:“屏居於斗室暗澹之中,一燈淒涼之下,日夜慷慨淋灕,伸紙吮筆,然胸臆中炎炎千丈之活火,著書草論,指天畫地,策方略散諸各地。”

合火,◆見“合伙”。

行火,◆用火。○《周禮‧夏官‧司爟》:“掌行火之政令。”○[鄭玄]注:“行,猶用也。”○[孫詒讓]正義:“行火,即用火也。”○《孫子‧火攻》:“行火必有因,煙火必素具。”○《北史‧齊紀中‧文宣帝》:“詔燎野限以仲冬,不得他時行火,損昆蟲草木。”

過火(过火),◆說話、做事超過適當的分寸或限度。○[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六:“沒些兒斟量,沒些兒懼憚,做得過火。”○《歧路燈》第四三回:“[王紫泥]在床上翻起身來道:‘[老賈],你也太小心過火了,[譚相公]不是那一號兒人。’”[馬南村]《燕山夜話‧初生之犢不怕虎》:“對於青少年的培養和訓練,要注意既不要貪多圖快,用力過火;也不要嬌養溺愛,過於保守。”◆补证条目■说话、做事超过适当的分寸或限度。○宋赵师侠《蝶恋花·用宜笑之语作》词:“先自腰肢常嬝娜,更被新來,酒飲頻過火。”

國火(国火),◆傳說中,古帝王在四季用不同的樹木取火,以驅除疾病。○《周禮‧夏官‧司爟》:“四時變國火,以救時疾。”○[鄭玄]注:“[鄭司農]說以[鄹子]曰:‘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賈公彥]疏:“火雖是一,四時以木為變,所以禳去時氣之疾也。”

鬼火,◆磷火。迷信者以為是幽靈之火,故稱。○[漢][王逸]《九思‧哀歲》:“神光兮熲熲,鬼火兮熒熒。”○[前蜀][貫休]《行路難》詩:“君不見燒金煉丹古帝王,鬼火熒熒白楊裏。”○[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四:“予年十餘歲時,見郊野間鬼火至多。”○[王任叔]《捉鬼篇‧那裏的一群》:“鬼火閃進野祠裏去了!野祠裏全是鬼火了!”

風火事(风火事),◆急不可待的或有危險性的事情。○《金瓶梅詞話》第三十回:“[月娘]道:‘一個風火事,還像尋常慢條斯禮兒的。’”○《宦海》第十八回:“好在你的寶眷回去,也不是什麼風火事兒,略略的耽擱幾天,想來也沒有什麼。”○[孫犁]《風雲初記》三:“各村殷實戶主,都得出人買槍,這是件風火事兒,區上要沒個靠近的人兒,咱們可有很多事不好辦哩!”

風火(风火),◆1.風與火。○《後漢書‧皇甫嵩傳》:“今賊依草結營,易為風火。若因夜縱燒,必大驚亂。”○[唐][韓愈]《潮州祭神文》之五:“今茲無有水旱雷雨風火疾疫為災,各寧厥宇,以供上役。”○《西游補》第九回:“[行者]道:‘我且問你,你要圖成和議,急如風火,卻如何等得這三日過呢?’”◆2.形容急;緊急。○[元][成廷珪]《從軍曲》:“徘徊相顧奈爾何,丞相令嚴風火速。”◆3.火一樣的熱風。○[明][何景明]《苦熱行》之二:“日午放朝車馬頻,中天風火促飆輪。”

風高放火,月黑殺人(风高放火,月黑杀人),◆舊時形容盜匪趁機作案的行徑。○《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群盜從之如流,嘯聚至十餘萬,無非是:風高放火,月黑殺人。無糧同餓,得肉均分。”○[元][秦簡夫]《趙禮讓肥》第三摺:“寫着道是風高放火,月黑殺人,圖財致命,你死我活。”○[明][朱有燉]《仗義疏財》:“俺山中快樂,風高放火,月黑殺人,千自由,百自在。”○《說唐》第十二回:“這[齊國遠]自幼落草,只曉得風高放火,月黑殺人,那裏曉得圓情的事?”

風風火火(风风火火),◆1.形容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樣子。○《解放軍文藝》1975年第10期:“[姚雲朗]風風火火地進來,摘下大皮帽子,滿頭冒着騰騰的熱氣。”○[葉文玲]《雪飄除夕》:“外室的門開了,果然是風風火火的[小葛]。”◆2.形容很活躍、有勁頭的樣子。○《人民文學》1976年第3期:“這個貧農的後代,風風火火,英姿勃勃。”◆补证条目■形容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样子。○《后西游记》第三九回:“你一路來,舟檝艱難、鞍馬勞頓,又風風火火,也辛苦了,快進庵去歇息歇息。”

放水火,◆舊時指監牢中放犯人大小便。○[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三摺:“[[張千]入牢科云]那個是大的?[[王大]云]小人是大的。[[張千]云]放水火。”

放火,◆1.引火焚燒。○《周禮‧夏官‧羅氏》“蜡則作羅襦”[漢][鄭玄]注:“《王制》曰:‘昆蟲已蟄,可以火田。’今俗放火張羅,其遺教。”○[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將至[吳],密敕左右,令入[閶門]放火以示威。”○《西游記》第十六回:“只見那眾僧們搬柴運草,已圍住禪堂放火哩。”○[陳殘雲]《山谷風煙》第十章:“那晚火燒山,有人看見他從山上跑下來,不知是不是他放火的。”◆2.放燈。○[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五:“[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於是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遊觀。吏人遂書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參見“放燈”。3.比喻煽動或發動騷亂事件。○[毛澤東]《團結一切抗日力量,反對反共頑固派》:“反共是[日][汪]的主要目的……這樣,他們就利用國民黨內部的頑固派,到處放火。”

發火(发火),◆1.起火;燃火。○《三國志‧吳志‧周瑜傳》:“[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清][顧炎武]《日知錄‧土炕》:“北人以土為床,而空其下以發火,謂之炕。”◆2.指引火。○[明][陶宗儀]《輟耕錄‧發燭》:“[杭]人削松木為小片,其薄如紙,鎔硫黃塗木片頂分許,名曰發燭,又曰焠兒,蓋以發火及代燈燭用也。”◆3.指噴火。○《新唐書‧西域傳下‧拂菻》:“多幻人,能發火于顏,手為江湖,口幡毦,舉足墮珠玉。”◆4.發脾氣。○《孽海花》第二七回:“臣從沒見過老佛爺這樣的發火,知道說也無益,只好跪着忍受。”杜鵬程《年青的朋友》二:“前面的一輛車子不肯很快讓路,他又發火了。”○[沙汀]《過渡》:“這個人一向脾氣很好,最後一次可發火了!”◆5.燃燒。○[巴金]《滅亡》第十四章:“這是一個涼夜,但他的心卻熱得快要發火了。”閩劇《煉印》第十場:“同樣地用筷子夾着[陳魁]面前的印,但覺很輕,印到爐中,發火。”◆6.子彈經撞擊後火藥爆發。如:打了一槍,沒有發火。◆7.謂爐灶吸氣性能好,火容易生得旺。

對火(对火),◆1.向着火。謂烤火。○[宋][趙長卿]《霜天曉角‧霜夜小酌》詞:“對火怯夜冷,猛飲消漏長。”○[宋][陸游]《雪夜小酌》詩:“地爐對火得奇溫,兔醢魚鱐窮旨蓄。”◆2.引火。○[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十二:“她走到中農的家裏,裝做對火、借碗。”○[路遙]《驚心動魄的一幕》二:“他拿他的短煙鍋和他們的旱煙鍋對火。”

地火,◆1.謂莊稼遭受蟲害。◆2.指爐火。○[清][黃景仁]《歲暮懷人》詩:“打窗凍雨剪燈風,擁鼻吟殘地火紅。”◆3.地下的火。○[魯迅]《野草‧題辭》:“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岩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

大火,◆1.星宿名。即心宿。○《爾雅‧釋天》:“大火謂之大辰。”○[郭璞]注:“大火,心也,在中最明,故時候主焉。”○[宋][司馬光]《八月五日夜省直》詩:“大火已西落,溫風猶襲人。”○《西游記》第二二回:“光陰迅速,歷夏經秋,見了些寒蟬鳴敗柳,大火向西流。”◆2.十二星次之一。與十二辰相配為卯,與二十八宿相配為氐、房、心三宿。

打中火,◆行路的人在途中吃午飯。○《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日光將午,到一村鎮。○[江居]下了驢,走上一步,稟道:‘相公,該打中火了。’”[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史二》:“﹝[王槐野]﹞一日言[王晉溪]總制三邊時,每一巡邊,雖打中火亦費百金,未嘗折乾,到處皆要供具。”亦作“打中伙”。○[清][李漁]《奈何天‧籌餉》:“這裏打中伙的所在,大家買些酒飯,喫飽了再走。”

打平火,◆1.平均出錢聚餐。○《邯鄲縣志‧風土志‧方言》:“醵錢飲酒曰打平火。”○《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二:“公子不肯,眾人又說不好獨難為他一個,我們大家湊些,打個平火。”亦作“打平伙”。○[沙汀]《代理縣長》:“橫豎打飯平伙樣,吃一節剝一節。”◆2.引申為兩不吃虧。○《古今小說‧月明和尚度柳翠》:“你與[柳府尹]打了平火,該收拾自己本錢回去了。”◆补证条目■平均出钱聚餐。亦作“打平伙”。○《石点头·唐玄宗恩赐纩衣缘》:“我不過取笑,難道真箇獨教王家哥壞鈔?待我出些,打箇平伙罷。”

打火,◆1.用打火刀敲擊火石以取火。參見“打火刀”、“打火石”。◆2.生火,燒火。○[元][馬致遠]《黃粱夢》第一摺:“兀那打火的婆婆,央做飯與我吃。”○《水滸傳》第五三回:“到五更時分,[戴宗]叫[李逵]起來打火,做些素飯吃了。”○[梁斌]《播火記》四一:“命令[李學敏],快找個村莊,打火造飯。”◆3.旅途中休息做飯。○[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四摺:“天明也,喒早行一程兒,前面打火去。”○《水滸傳》第二回:“不妨,如今世上人,那個頂着房屋走哩!你母子二位,敢未打火?”亦指旅途中寄食投宿。○《西游記》第八四回:“我們共有十個兄弟,我四個先來賃房打火,還有六個在城外借歇。”○[明][湯顯祖]《邯鄲記‧入夢》:“他家往來歇腳在我店中,也有遠方客商,來此打火。”○[謝覺哉]《孔夫子與老農》:“一天[孔子]坐着破車,兩匹瘦馬拖着向前走,忘記告訴他的那一群:今晚在哪裏打火?”◆4.謂用樹枝等將森林火災打滅。○[谷峪]《挂起了防火旗》:“他想起去年打火以後,[李大娘]說過:‘以後風天誰弄火,非牽着他游街不行。’”◆补证条目■旅途中休息吃饭。○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四十出:“〔末〕目即便離城。〔合〕不覺過一里又一里。〔丑〕行得氣喘。〔合〕肚中飢餒。〔丑〕都不見打火。”

出火,◆1.生火。○《周禮‧夏官‧司爟》:“季春出火,民咸從之。季秋內火,民亦如之。”○[唐][王建]《寒食》詩:“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遲。”◆2.發火。○《廿載繁華夢》第九回:“[春桂]已聽得出火,便對[馬氏]着實說道:‘去不去由得你,這會是初次到來攪擾,妾還饒讓三分……若別時再復這樣,管教你不好看!’”◆3.發泄性欲。○《紅樓夢》第二一回:“﹝[賈璉]﹞獨寢了兩夜,十分難熬,只得暫將小廝內清俊的選來出火。”

長火(长火),◆指火炬。○[唐][溫庭筠]《走馬樓三更曲》:“[玉皇]夜入[未央宮],長火千條照棲鳥。”

不通水火,◆謂與人不相往來。○《漢書‧孫寶傳》:“[稚季]耳目長,聞知之,杜門不通水火。”○[顏師古]注:“不通水火,謂雖鄰伍亦不往來也。”

不舉火(不举火),◆謂不生火作飯;斷炊。○[明][都穆]《都公譚纂》卷下:“後其家或不舉火,則釜中悉皆灰泥,間亦有不潔汙其中,如是月餘乃息。”○[清][蒲松齡]《聊齋志异‧陳錫九》:“﹝[陳錫九]﹞日不舉火,周全不顧恤。”○[清][王韜]《淞隱漫錄‧蛇妖》:“甲家固甚貧窶,青黃不接,無所得食,適城中富戶所藏穀,欲覓短傭為舂者,甲乃使妻挈二女往,己則獨居丙舍。值甕中米罄,不舉火者已三日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