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普通话读音为ào,最早见于秦篆中,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傲”的基本含义为自高自大,如骄傲、傲岸;引申含义为藐视,不屈,如傲然、傲霜斗雪。
在日常使用中,“傲”也常做动词,表示傲慢而轻视,如傲俗(蔑视俗人)。
傲,最早见于秦篆。从人,敖声。本义为骄傲;傲慢无理。后逐渐演变为楷书体及简化版的“傲”字。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中,最能让男人女人都欣赏的,或许是王昭君:她有女人歆羡的绝世美貌,更有男人无法匹敌的傲骨和担当。这样一个文弱的女子,行走在出塞的路上,虽知前方定是『一帆风雨路三千』,知道孤身嫁往异国、余生无援无助,然而却双眉不改英气,赤胆不诉衷肠,留下义无反顾的从容,正所谓『千秋傲骨留青冢,琵琶声里听昭君。』
傲的造字本义即为得意放纵,自由不羁
傲的字形中,左边的『人』是形旁,右边的『敖』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持杖出游,自由不羁。傲的造字本义即为得意放纵,自由不羁。〖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傲,倨也』,倨即『不逊也』,这也是我们今天最常使用的表示『自高自大』的义项。
〖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傲,倨也』,倨即『不逊也』
在普通人的观念中,傲无疑是缺点。试想,谁愿意和傲慢无礼的人来往呢?曹雪芹写〖红楼梦〗,倾注心血最多的是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林黛玉的美好、多情与娇弱,让读者心生怜爱,可她的多愁善感,高冷孤傲,却让身边人不愿亲近——贾府的丫鬟婆子背后几乎没有谁说她的好,人们更能接受的是『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未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的薛宝钗。相较于傲慢无礼,骄傲自满的危害就更大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文武双全,创业初期常以父亲遗志激励自己奋发图强,最终消灭后梁一统北方,然而,『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他却变得骄傲自满起来,纵情享乐,最终在危急关头众叛亲离。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对此感叹:『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在普通人的观念中,傲无疑是缺点
的确,给傲组个词,招人待见的不多,譬如傲慢、孤傲、骄傲、桀骜不驯……但当傲与岸字组合,别样的情愫却油然而生。在傲之外,有高大、伟岸元素的存在,让傲这种看似天然亏缺的性情染上了正义的色彩。傲岸之人,或林涛松鹤,抚琴清歌;或把酒临风,心怀高远;或孤舟野岸,独钓寒江。他们总能在尘世喧嚣之中,固守一份心灵的从容。
给傲组个词,招人待见的不多
中国文人多傲岸。如果把傲岸看作风骨的一种存在方式,文人之傲,无疑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回到战国,且看古今文人的精神榜样屈原:『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