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亲三千里
一般来说表亲,指的是舅舅、姨妈、姑姑这三种亲戚,以及他们的后代。虽然,从血缘上来说,所有的亲戚都是自己的亲戚,但是毕竟从情感上来说,一定是有一些差别的。对于这种现象,其原因又是什么呢?
丈夫这边的亲戚,妻子这边的亲戚,与这些亲戚的交往也是有一定讲究的,拥有血缘关系的亲戚可以分为母亲一系和父亲一系,母亲家族里的成员便是表亲。
由于表亲不是一个家族,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平时大多分散在外地,大家接触的机会本来就少,再加上如果表亲的后代再嫁人或迁移,距离则越来越远,这也就解释了表亲为何大多不会太亲近的原因。
这句话究其根本主要是由中国的家族观念而产生的,虽然如今年轻一代家中没有多少兄弟姐妹,因此不管是姑表亲还是堂亲都等同于血缘至亲,可在老人们来看,其中的远近亲疏还可由这句老话之中看出。
由此可见,表亲和堂亲的亲疏之别可以说是十分夸张了,虽然人们一直都认为表亲不如堂亲亲密,但是亲戚关系其实可以不用计较远近、亲疏,只要彼此常来常往,相处好就是好亲戚。
所以在古代才有了“表亲三千里”的说法,意思就是说表亲如果相隔三千里以上,“三千里”虽然是距离但这里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疏远。两家的关系就会想陌上人。二、堂亲五百年
堂亲指的是父亲这边的亲戚,也就是叔叔伯伯,姑姑以及他们的后辈这些亲戚。和表亲不一样的是,堂亲就会更加亲密一点,所以在民间才会有“堂亲五百年”的说法。
但是怎么会这样呢?其实这是由自古以来的男尊女卑决定的,家庭中,男性的地位一般都会高于女性,那么孩子耳濡目染之下也会下意识觉得父亲家的亲戚更值得亲近。
其实大部分的情况下,人们会和自己的父系亲人比较亲近,来往比较多,但是和母系亲属,那些表亲则是相对来往比较少一些。但是明明都是亲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别呢?
堂亲作为自己同系同宗的人,就像古代的人一样,是以一个家族部落形式存在的,直系亲属对于家族成员来讲,当然接触的就比较多,而表亲往往因为距离和血缘的关系,不如堂亲来的亲切。
与表亲疏远却与堂亲关系紧密,如前文所说堂亲隶属于父系血缘关系,那么,为什么拥有父系血缘关系的人关系要更好呢?对于表亲与堂亲之间的疏远是自古便有之,当然这些都是由传统落后的封建思想在作祟。
在古人看起来,血脉的纯正是首要的。表亲与父系家族人的姓氏不同,自然隶属于两个家族,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在过去是指民族之间。在渐渐的发展中最后缩小成了家族。
老祖宗留下这句话时,想来将此话传递下去的后人一开始都还不明白,但当其阅尽人生历程之时,就会明白此话的重量和无情。
老表老表下河洗澡,风一吹,火一瓢,瓢个糊老表,姑表亲,姨表亲,古时候,姨表亲可以结婚,姑表亲也可以结婚,舅舅家的女儿,是可以嫁给姑姑家的儿子的,姑姑的女是不能嫁给舅舅的儿子,叫什么,嫁回去,不懂。
姨表亲怎样都是可以的,姐姐的女儿是可以嫁给妹妹的儿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