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
波兰位于欧洲大陆中部,中欧东北部。最南端为北纬49°00′,最北端为北纬54°50′,最东端为东经24°09′,最西端为东经14°08′。东部和东北部分别与立陶宛、白罗斯、乌克兰和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地区接壤,南部与捷克和斯洛伐克毗邻,西部与德国相连,北临波罗的海并与瑞典和丹麦遥遥相对。南北长649公里,东西相距689公里。边界线总长3538公里,其中海岸线长528公里。
波兰历史
波兰是一个位于东欧平原的西斯拉夫人国家,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700年石器时代的斯拉夫人,不过, 根据考古发掘, 至少在旧石器时代晚期, 已经有人类在波兰活动, 后来, 其后斯拉夫人的一支——西斯拉夫人在东欧平原活动,在原始部族的农耕和游牧中度过了漫长的原始公社社会。10世纪,波兰人开始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家。其后的11~15世纪,波兰国势都非常的强盛,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成为抵御金帐汗国入侵的欧洲之盾、并且成为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16世纪是波兰的黄金时代,波兰身兼是欧洲大国和世界贸易大国的双重身份、文化也得到长足的发展。但从17世纪中期开始,因为俄罗斯和普鲁士的崛起使波兰走向衰弱、大国地位明显被削去。到18世纪时、古老的贵族民主制已经衰败不堪,深受自由否决权迫害的波兰最终被邻国蚕食和瓜分。
19世纪,波兰在欧洲地图上消失了12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波兰才得以复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和纳粹德国两个强大邻国夹缝中生存的波兰很快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再次亡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的共产党建立了人民共和国、开始了共产主义建设;不过,波兰的共产主义道路并不平坦、政局动荡。
1989年,波兰的团结工会获得了政权,抛弃了共产主义制度,开始转向西方的自由和民主,融入西方社会,经济的剧烈转型带来了阵痛,1999年和2004年,波兰分别加入北约和欧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