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中,12月是白天最短的月份。
白天的长度取决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而地球公转一周需要365.25天。
由于地球的自转轴倾斜,不同季节地球的不同地区接收到的太阳光照时间不同。
在12月,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的白天时间最短,因为此时北半球离太阳最远,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白天的长度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在北半球,6月是白天最长的月份,因为此时北半球离太阳最近,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附近。
而在南半球,情况则相反。
这种季节变化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差异。
冬至(12月22日)是白天时间最短。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