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少年时期的称呼因性别和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在古代,2至3岁的孩子被称为“孩提”,这是一个不分性别的泛称。
对于男孩,7岁被称为“韶年”,10岁以下统称为“黄口”,13至15岁被称为“舞勺之年”,15至20岁则称为“舞象之年”,到了20岁,就被称为“弱冠”。
而对于女孩,7岁被称为“髫年”,12岁被称为“金钗之年”,13岁则被称为“豆蔻年华”,15岁被称为“及笄之年”,16岁被称为“碧玉年华”或“破瓜之年”,20岁则被称为“桃李年华”。
古代对少年时期的称呼因性别和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在古代,2至3岁的孩子被称为“孩提”,这是一个不分性别的泛称。
对于男孩,7岁被称为“韶年”,10岁以下统称为“黄口”,13至15岁被称为“舞勺之年”,15至20岁则称为“舞象之年”,到了20岁,就被称为“弱冠”。
而对于女孩,7岁被称为“髫年”,12岁被称为“金钗之年”,13岁则被称为“豆蔻年华”,15岁被称为“及笄之年”,16岁被称为“碧玉年华”或“破瓜之年”,20岁则被称为“桃李年华”。